close

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並購還得看戰略

本刊特約作者 勞阿毛/文2013年並購非常火爆,有人甚至把2013年說成產業並購元年。時勢造英雄,市場湧現出靠並購成長的優秀企業,當然產業並購對企業傢的能力提出瞭更高的要求。現實中,很多企業傢對並購很有見解也很有能力,也有的是被趕鴨子上架,邊上轎邊紮耳朵眼。企業傢有的是財務出身,對數字非常敏感,有的是科研出身,是十足的技術控,但是這些優勢的存在,與對並購交易的理解能力關系不大,沒有誰出生就是天才的交易人,成長需要代價,故此各種誤區和試錯就在所難免。並購對於企業而言是件大事,必須是服從於戰略而深思熟慮的,背後應該是基於產業及企業成長的邏輯的,這樣的並購式的成長才能真正的持續。另外,基於並購戰略應該形成具體的並購策略,其中給並購標的畫圈畫圖是很重要的,簡單而言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然後按照這個標準進行理性篩選,避免投機和短期行為。有企業每年都來一單並購,市場總是艷羨其交易運氣,其實每單成功交易後面都有大量的不成功的談判和篩選。通俗而言,理性的並購應該像皇帝選妃,標準嚴格,而實踐中太多的卻是見色起意。有戰略支撐的並購交易更容易讓監管及市場看懂,這點也非常重要。實踐中太多的企業傢對並購有些操之過急,基本上是貪多圖快追熱點。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中,趕著湊熱鬧的最後都死得很慘,比如當年的跟互聯網相關的各種高科技企業,後來礦業並購的各種涉礦企業,包括最近特別熱的手遊並購。股價關系到市值大小,市值大小關系到融資和並購的效率以及股東財富。市值管理本質應該是企業成長性的管理,而並非簡單的股價管理。若企業通過並購提升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,市值增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,即產業並購提升企業核心能力和成長性是因,市場股價表現是果。實踐中很多企業傢還是傳統的炒作模式,尤其是到瞭股權解禁期,用各種並購的概念影響企業股價,缺乏基本面支撐的股價,終究會是曇花一現,最終怎麼漲上去怎麼跌下來。中國證券市場大發展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開閘,讓很多中小企業有機會登陸資本市場。從規模和市值而言都是幾十億的大企業,但是企業傢的轉型還需要時間。很多企業傢並未形成資本市場的思維方式,都是埋頭幹活老黃牛型的,殊不知酒香也怕巷子深,加上很多企業都是小行業的龍頭,本身產業鏈短天花板低,雖然上市但是基本被投資者尤其機構投資者遺忘。另外就是高度不夠導致的角色定位不準確,老板過度沉迷於具體的事務,司令幹瞭勤務兵的活,看著挺累挺充實,其實是資源浪費。並購無論是交易和整合還是需要基於戰略高度,這對企業傢胸懷和包容能力有很高的要求。首先,沉迷於瑣事的企業傢不易形成務實清晰的戰略,會導致並購的方向感不強,要麼是葉公好龍真刀真槍時候就開溜,要麼投機和短期利益化。其次,格局高低決定瞭企業傢交易的特點,並購交易既有博弈又有合作,達成交易最核心的不是單方利益最大化而是利益平衡下的共贏,若不能從交易對企業戰略高度看待交易,而是過分糾纏細節的得與失,而且必須要占便宜的心理,讓交易很難達成。比如有企業傢談交易,看中的標的企業都非常興奮,然後報個超低價,然後就沒有然後瞭。再次,格局決定瞭並購整合,能否立足長遠戰略而讓渡短期利益,能否給標的管理層足夠的空間,讓激勵和約束能夠很好的結合,才能真的把日子過好,並且讓並購成長成為常態。總之,戰略對於擬通過持續並購成長的企業非常重要,持續的並購整合者既需要有心情也需要有能力,應該認識並購重要性而形成清晰理性的思路,同時有足夠的胸懷和並購的勇氣面對交易,可以把產業情結與夢想置於市值之上,若還能有並購執行和整合的能力與人才儲備,通過並購成為新藍籌指日可待。我們就是要找到這樣的企業和企業傢,伴隨它們的成長而成長!作者任職於華泰聯合證券投資銀行部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重劃區法規貸款全省皆可處理013-11-25/159996485.html

信貸代墊款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nsenl80 的頭像
    hansenl80

    台灣痞客?

    hansenl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